改變大城市生育觀,才能改變生育觀
生孩子這件事,從來是觀念驅動的。
最近一段時間,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,旨在推動中國生育率的提升。在我看來,推動生育率,關鍵是改變觀念,因為,生孩子這件事,從來是觀念驅動的。
動物的生育,乃是本能推動。人的這種本能,在歷史中變?yōu)槲幕?、變?yōu)橛^念。人的生育行為,本質(zhì)上,其實不是算經(jīng)濟賬推動的,而是觀念推動的。比如所謂養(yǎng)兒防老,的確有用。同是住養(yǎng)老院,一個有兒女經(jīng)常探望的老人,與一個孤寡老人,受到的待遇肯定完全不一樣。但算經(jīng)濟賬,其實仍然是不劃算的。這是因為生物繁衍的規(guī)律決定了,生存資源向下一代傾斜。一邊是85歲得癌癥的老人,一邊是20歲要去國外讀書的孫子,家里唯一的一筆錢,該怎么花,大多數(shù)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,哪怕老人自己給出的答案,可能也是那樣。一代又一代的人,都是從父母處獲得,然后為子女奉獻,所以,養(yǎng)兒育女,不管怎么計算,在經(jīng)濟上都不可能是劃算的。
在三年自然災害之后,糧食供應情況剛剛好轉,中國的生育率就有了一個即刻的提升。在那么艱苦的環(huán)境下,人們不會覺得生下來養(yǎng)不起、養(yǎng)不活,反而都有很強的生育意愿。現(xiàn)在很多人說養(yǎng)不起,表面上看,是在算經(jīng)濟賬,實際上,仍然是觀念驅動。中國的生育觀,經(jīng)過多年的計劃生育,再加上丁克等思想的影響,少育成了一種流行的觀念。
在這種觀念驅動下,現(xiàn)在的中國人寧愿精養(yǎng)一個孩子,哪怕這個孩子資質(zhì)不足,也低效率的在他身上花上幾十、一百萬,而不情愿多生一個,把這些錢花在另一個孩子身上。如果算經(jīng)濟賬,多生一個孩子后,可以攤平成本,通過邊際效應,提升金錢與精力的效率。所以,某種程度上,少育,本身就不是經(jīng)濟理性的,而是觀念驅動的。
那么,中國人的生育觀該怎么改變呢?人都是從眾的,人的很多行為,并不會拿著計算器計算是否劃算,只是隨大流,大家都這么做了,我也要這么做。六十年代的三大件,自行車、手表、縫紉機,是那個時代幸福生活的象征;八十年代,三大件變?yōu)榱穗娨暀C、冰箱、洗衣機;到了新世紀,三大件變?yōu)榱似弊?、車子、房子。這些幸福的象征影響著很多人,哪怕沒有自來水,也要有洗衣機。所以,關鍵是將“多育”樹立為幸福生活的標桿與象征。
幸福的象征從哪里來?從大城市來。一個國家國民的觀念,從階層上說,源于中產(chǎn)階層,從地域上說,源于大城市。大城市中的中產(chǎn)群體的生活,往往被視作“可及的幸?!薄皧^斗的目標”的象征。
對于大城市而言,住房是生育行為中,最難翻越的門檻。當一個大城市中產(chǎn)家庭,想生育二孩、三孩,尋求增加居住面積時,在現(xiàn)行的購房積分、首付、銀行貸款環(huán)節(jié),他們都面臨懲罰性的政策,其成本遠高過所有其他育兒優(yōu)惠政策之和。
生育二孩、三孩,一般來說,都是經(jīng)濟相對寬裕之后的選擇,這樣的家庭,往往已經(jīng)超過公租房的標準,所以公租房政策,解決不了大城市中產(chǎn)的生育的基本條件。改變二套積分、銀行貸款、限購政策對二胎、三胎家庭的懲罰性,甚至推動大戶型、低容積率住房等政策,乃至返還土地出讓金等政策,才能真正促成大城市提高生育率。由此,才能樹立幸福家庭的新標桿,以此觀念,推動全國其他地域生育觀念的改變。“房住不炒”,以住為先,精準施策,讓新生兒有房子住,有地方可以爬來爬去,也是“房住”政策的題中應有之意。
大城市人口總量雖然不多,但卻是一個國家觀念推動的源頭。推動大城市的生育率,在觀念示范效應之下,卻會被放大,影響更多的國人。從這個角度,促進大城市生育,對整個國家,是事半功倍。
版權聲明
本刊及官網(wǎng)(南風窗在線)刊登的所有作品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圖片、聲音、錄像、圖表、標志、標識、廣告、商標、商號、域名、程序、版面設計、專欄目錄與名稱、內(nèi)容分類標準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、信息等)未經(jīng)南風窗雜志社書面許可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,違者必究。
版權合作垂詢電話020-61036188轉8088,文小姐。